以人為本 洞察行業
“潤滑”一詞,要解決的是經典力學的摩擦問題,如今我們擁有相對論與量子力學,但幾千年來的生活也未能擺脫摩擦的束縛。所以實際上,潤滑油的起源在人類文明的起始就已經有了。今天潤滑油廠家帶大家了解的是它的起源。
根據潤滑油廠家的了解,至少在公元前17世紀,古埃及就出現了使用橄欖油來搬運巨石的記載,而到了公元前14世紀,人類甚至能用動物的油脂對戰車輪軸進行潤滑,但受限于對食物的需求,一直到中世紀才能穩定的從動植物當中提取潤滑物質。近代文明的爆發始于次工業***,而現代意義上的潤滑油,也跟隨著石油產量的井噴得到新生。
1747年,31歲的冒險家Peter Kalm接受了瑞典皇家科學院的一項任務:旅行至北美進行冒險,并帶回有助于瑞典農業發展的作物。不過第二年他所繪制的一幅地圖卻使他以另一種方式被銘記。地圖里的地方,后來被稱為油泉之春。1859年Edwin L. Drake在這里建立起口商業油井,有趣的是這口油井在一個多月以后就被明火點燃毀壞,Drake不得不進行重建,在今天看來,那卻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道火光。
Drake的油井打開了石油紀元,加速了人類使用礦物油的進程,然而當時的產品看似優越,卻富有爭議:未經處理的原油不能展現出良好的潤滑性能,甚至無法與大多數動物脂肪產品相比。
彼時一個準備進入卡爾斯魯厄大學的德國少年,在26年后成為了轉折點。作為意義上臺汽油機汽車的發明者,Karl BenZ開始了汽車市場病毒式的擴張。繁榮的汽車業對潤滑的需求也一樣繁榮。這個階段溶劑精制的基礎油成為了很好的選擇,加上各廠商的積極改良,潤滑油廠家表示,礦物油終占領了全世界——事實上這段時間里,誕生了許多知名的機油廠商,比如耳熟能詳的殼牌、埃克森美孚、嘉實多,比如BP、Motul、勝牌等等等等。
意義上的臺汽車來自奔馳,當時整個行業未有健全的標準,設計師們時有不同風格,不同潤滑油之間風格迥異。全球化的進程中廠商之間沒有統一的標準,就得付出極大代價。潤滑油廠家表示,于是從1911年開始,SAE(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)著手解決這個問題,并發布了SAE J300,今天我們能使用各種級別的潤滑油來應對不同的車型、天氣、地區,都始于這里。
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圖片和文字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,僅供學習交流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并不代表我站觀點。本站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,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,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。